其实很久之前,我就有想过入手一台 Mac mini 来体验 macOS,毕竟仅需 4000 左右的价钱就能感受 macOS 的生态,不管怎么说都是十分超值的。无奈当时 Mac mini 采用的仍是笔电使用的酷睿低压处理器,抱着买台式机的心结果买回来一个笔电性能的迷你主机,说实话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。

这不,Apple 似乎听见了我的抱怨,今年全新推出的 Mac mini 让早已关注它的我一瞬间惊喜起来:
- 它用的是桌面级的处理器;
- 内存还可以更换升级;
- 接口也升级成了雷雳 3。
再细细一看,处理器从八代酷睿 i3 到 i7 均可选择,分别是 i3-8100B、i5-8300B 和 i7-8700B,除了是定制款之外几乎没有缩水之处,也就是说这款 Mac mini 已经摇身一变,成为了一台真正的「性能小钢炮」。
以往 Mac mini 由于处理器性能的原因,会被定性为轻量级的桌面办公设备,它也确实深受文案工作者、程序员的喜爱(别的不说,我司的程序员就是人手一台 Mac mini 办公)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类轻量级的工作更多地会被笔记本所取代,因此现在的 Mac mini 开始走性能路线,我认为是十分合理的,最高配酷睿 i7 处理器的性能,甚至比不少定位高端的 Mac 设备还要强大。
当然,这并不影响 Mac mini 依旧是体验 macOS 设备的最低门槛,6499 元的价格甚至比旧款的 MacBook Air 还要便宜,也就是说 Mac mini 是一款既能兼顾入门级用户、又能满足进阶用户的 Mac 设备,程序员依旧可以拿它来写代码,同时视频工作者或者艺术创作者也能用它来做一些重度使用,因此它的适用范围是 Mac 设备中最为广泛的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在把 Mac mini 抱回家的同时,你还需要准备一个显示器、以及键盘鼠标等等,这又是一笔不小的钱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它似乎又不如 MacBook 那样,单一个设备便有着完整的电脑体验。
回到我正在用的这台 Mac mini 吧,配置方面就是你官网上能看到的最低配,i3 处理器配上 8GB 内存以及 128GB 的固态硬盘,标准的轻量级办公配置。只需要配一台主流的显示器和普通的键盘鼠标,它就可以成为大多数办公室里的标配,同时小巧的体积也为我的桌面腾出不少空间,一如既往的简约设计加上这次新的深空灰配色,显得十分低调,如果你正致力于打造一个简单的桌面环境,Mac mini 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
这颗 i3-8100B 处理器,拥有四个核心,频率达到了 3.6GHz,三级缓存达到了 6MB,搭配上 8GB DDR4 2666MHz 内存,以及 PCIe 固态硬盘,日常使用起来颇为流畅,在我平时会用到的 Photoshop 和 Lightroom 中表现得也很不错,甚至也能兼顾到我偶尔的剪视频需求。

不过说实话,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采用酷睿 i7 的顶配 Mac mini,而换上桌面级处理器的它,对于散热又提出了新的要求,毕竟单是处理器的 TDP 功耗设计就已经达到了 65W。Apple 在保持外观和体积与前代一致的情况下,将内部的散热结构进行了重新的设计,用上了尺寸更大的散热风扇、扩大了通风口,电源也被重新设计,最大持续输出功率达到了 150W,完全满足了桌面级酷睿 i7 处理器的胃口。以我手里这台 Mac mini 为例,即便是进行 Lightroom 图片导出亦或者其他较高负载的任务,它的表面都不会非常烫,仅仅是温温的感觉。

需要注意的是,Mac mini 并没有搭载独立显卡,毕竟在这么小的体积里可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。如果你的日常使用不需要过多用到显卡性能,那么 Mac mini 将非常适合你,倘若真的要在 Adobe 系应用等各类吃显卡性能的软件中获得更好的响应和处理速度,那就需要借助 eGPU 来实现了。

新 Mac mini 上提供了 4 个雷雳 3 USB-C 接口,与新 MacBook Pro 上的一致,因此我能像之前为 MacBook Pro 外接各种设备那样给 Mac mini 提升性能 —— 这就好比 Mac mini 本身是一个性能强大的大脑,借助各种得力助手来应对各种任务一样。
如果你对存储的需求确实十分旺盛,那么之前我们推荐过的三星 X5 固态硬盘可以很好地与 Mac mini 兼容;如果你需要增强它的 GPU 性能,那么雷蛇的战核显卡扩展坞加上 AMD RX590 显卡可以很好地满足你的需求 —— 同时价格也还算适宜;如果你需要一个大尺寸高素质的屏幕,那么我在用的这款华硕 PA32UC 显示器会非常适合你。总而言之,当 Mac mini 本身的性能足够强大之后,这些同样功能强大的雷雳 3 接口和各式各样的扩展配件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。

说到外接显示器,创作者可能有 2K 甚至是 4K 的需求,少数人甚至还觊觎上了 Apple Store 在售的那款 UltraFine 5K 显示器,那么 Mac mini 到底能接多少台显示器呢?
- 三台 4K 显示器。通过雷雳 3 接口连接两个 4096 × 2304 分辨率(60Hz)显示器,并通过 HDMI 2.0 连接一个 4096 × 2160 分辨率(60Hz)显示器;
- 一台 5K 显示器及一台 4K 显示器。通过雷雳 3 接口连接一台 5120 × 2880 分辨率(60Hz)显示器,并通过 HDMI 2.0 连接一台 4096 × 2160 分辨率(60Hz)显示器。
也就是说,Mac mini 上的这个 HDMI 2.0 接口,最高能输出 4K 分辨率 60Hz 的画面,如果需要更高的分辨率(比如 LG UltraFine 5K 显示器),那就只能走雷雳 3 接口了。而最高三台 4K 显示器的支持,让 Mac mini 确实能够胜任不少重度任务。

除了四个功能强大的雷雳 3 接口和 HDMI 2.0 接口,Mac mini 也标配了网线接口用于保证稳定的网络连接、两个 USB 3.0 接口用于连接各类外设,比较可惜的是它取消了 SD 卡槽,这意味着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,需要准备一个读卡器了。另外,虽然 Mac mini 加入了 Apple T2 芯片,但介于它并没有配备麦克风,因此它是不支持“嘿 Siri”的。
这次 Mac mini 为了在高速的读取与娇小的体积中做平衡,采用了闪存式存储,这意味着它并不能更换其他固态硬盘,在选购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一番,毕竟最低配的 128GB 真的只能说是「勉强够用」了,我在用的这个 Mac mini 已经只剩下 70GB 可用了,除非日常外接硬盘使用,否则我还是建议 256GB 起步,有大量资料需要存储的更是直接 512GB 走起吧。

至于内存,哈!新款的 Mac mini 采用标准的 SODIMM 笔记本内存,并且是可更换的,这意味着后期的升级空间将非常大,官方称其最高可选配到 64GB 容量,而喜欢动手的玩家们也可以自行购买内存进行替换,不过 Apple 官方还是更建议你前往 Apple Store 商店或 Apple 授权服务提供商进行升级。
手中这台 Mac mini,采用的是 2 条 4GB DDR4 2666MHz 组成的双通道内存,说明它拥有两个 SODIMM 内存插槽,但要升级到 16GB 甚至更高容量的话,还需要把原本的这两条给替换掉。目前据我所知只有三星推出过一款单条 32GB DDR4 2666MHz 规格的 SODIMM 内存,但想要在市面上购买到还比较难,所以除非你是真的是个吃内存的大户,不然的话 8GB 已经足够日常使用了,而 16GB 基本上是比较充裕的容量。
说了这么多,我想大家还是更想了解的是「Mac mini 到底适不适合我」?我先总结一下 Mac mini 的优势吧:
1、用上了桌面级处理器,不管是入门还是进阶用户,它都能覆盖到;
2、体积小巧颜值也高,简约 / 紧凑桌面的首选;
3、支持内存升级,只要处理器和硬盘不寒酸,其生命周期可以很长;
4、接口功能同样强大,外接设备后整体性能表现还可以提高。

看完了它的优势,让我来简单解答一下如何挑选 Mac mini 吧:
1、入门配置的 Mac mini 适合这样的你:不需要一个能到处拿着走的 Mac 设备,但需要一台小巧却不占地方的电脑能简单处理下工作,同时能满足一些看剧、浏览网页的轻度娱乐;另外,它还是你入门 Mac 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2、中配的 Mac mini 适合这样的你:它可能是你的主力办公设备,用它处理各种各样的工作和事情,甚至做一些创作,如修图制图、视频剪辑后期等等。
3、顶配的 Mac mini 适合这样的你:有重度的视频剪辑、建模渲染等需求,对性能十分看重,愿意以金钱来换取更高效率的。你甚至还可以利用多台 Mac mini 组成一个矩阵来进行协同工作。
最后,我还想聊一些对 Mac mini 的看法。虽然今年更新的产品中,Mac mini 的热度算是非常低的,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充满信心,所以我才会说,它是今年 Apple 的一匹大黑马,不仅仅是因为多年之后终于更新,而是目前来说它的确缺乏同类的竞争对手。

Apple 这次更新了 Mac mini 之后,它的性能上限已经一跃成为 Mac 设备中的 Top 3 了,因此几年内怕是不会再更新 Mac mini,除非遇到一些革命性的技术突破。而 2019 很可能有 Mac Pro 和 iMac 的更新,届时用上八代甚至九代处理器的它们性能上可能又会与 Mac mini 拉开差距,如果你正在这几款设备中纠结,那么我建议你不妨等一等。
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(including texts, images, videos and audios)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-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.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s been infringed,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ntactus. 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本站,其内容(含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)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,如涉嫌侵权,请通知进行信息删除。如需查看信息来源,请点击文章链接。 本站内容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本站官方立场无关。 | ||
![]() | ||
Leave Your Comment